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赠妇诗三首(《诗纪》作留郡赠妇诗。) 其一 东汉 · 秦嘉
 押词韵第七部
嘉为郡上掾,其妻徐淑,寝疾还家,不获面别,赠诗云尔。(西溪丛话无尔字。○纪容舒玉台新咏考异改上掾为上计。并云。计。宋刻作掾。西溪丛话引此文。注。掾一作计。案汉法。岁终郡国各遣吏上计郑玄注《周礼》岁终则令群吏致事句。谓若今上计是也。其所遣之吏亦谓之上计后汉赵壹传。光和元年。举郡上计。《晋书》宣帝纪。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钟嵘诗品直题汉上计秦嘉及其妻往来书亦并称为郡诣京师。则作计为是。宋刻误也。冯氏《诗纪》又因汉有上郡。遂倒其文为上郡。更误中之误矣。)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
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
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长夜不能眠,伏枕独展转。
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玉台新咏一。西溪业话下。广《文选》十。《诗纪》四。又《文选》三十拟今日良宴会诗注引晚一韵作答妇诗。吴棫韵补三引返、卷二韵。○逯案。西溪丛话以此为徐淑所作。失之不察。)
补周礼九夏系文 九夏歌九篇 其一 王夏 唐 · 皮日休
四言诗
《周礼》: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案郑康成注云:夏者,大也。乐之大者,歌有九也。九夏者,皆诗篇名也,颂之类也。此歌之大者,载在乐章。乐崩亦从而亡,是以颂不能具也。呜呼!吾观之鲁颂,其古也亦久矣。九夏亡者,吾能颂乎。夫大乐既去,至音不嗣。颂于古不足以补亡;颂于今不足以入用,庸可颂乎?颂之亡者,俾千古之下,郑卫之内,窈窈冥冥,不独有大卷【案:音拳,黄帝乐名。】之音者乎。○王夏之歌者,王出入之所奏也。四章,章四句。
爣爣皎日,欻丽于天。
厥明禦舒,如王出焉。
爣爣皎日,欻入于地。
厥晦厥贞,如王入焉。
出有龙旂,入有珩佩。
勿驱勿驰,惟慎惟戒。
出有嘉谋,入有内则
繄彼臣庶,钦王之式。
迎銮诗三十章 其一 丁丑 清 · 王又曾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丁辛老屋集卷十五
臣谨按,《虞书》五载一巡,孔安国尧舜同道;《王制》五年而狩,郑康成谓夏商同规。惟《周礼》十有二岁,王巡狩殷国,然其间三岁遍頫,五岁遍省,再朝而会,再会而盟,礼綦繁矣。惟皇帝抚万邦,式九有,三灵荐祉,五纬叶符。政事得其宜,神人获其叙。薄海内外,悉主悉臣,罔不靡然响风,奔走无斁。岁在重光协洽,月惟摄提孟陬。因大吏之入陈,举省方之盛典。斗车东指,辰象南周。士拔其尤,民安其俗。团膏漱醴,溢陌盈涂。皇帝协睿思于源泉,表璇题于日月。掩熏风之曲,陋梁之词。永昭千年,作睹万物。吴山越水,恋芝盖而难留;白叟黄童,瞻翠华其馀慕。遂乃俯顺舆情,重申纶涣。将诹柔兆之次,载赓时迈之诗。乃者亩歉十钟,人亏四釜。皇帝轸如伤之念,切己饥之怀。如遇金穰,顿稽玉辂。神功侔于拯溺,赈贷兼施;天道捷于转圜,雨阳时若。立臻大有,倍取十千。然后允臣工之请,招摇肃卫,箕毕清涂。稔泰岱于天中,验河淮于海澨。摧薪瓠子,沉璧宣房。经睿算之维新,亘长堤而永固。于是黄龙夹毂,䌽鹢凌江。奉慈辇而观游,饫民情以休豫。赐衣接篚,大酺馀酣。盖酌古今之宜,而塞臣民之望。顺时而动,率祖攸行。巍巍乎,荡荡乎,非歌咏之所能及也。臣质本丘樊,才非侍从,猥随召试之末,遽膺特达之知。薇省清班,曹郎吏。罕涓埃之报称,暂眷恋于庭闱。恭遇时巡,将无芹曝?情深捧日,多惭野老之辞;笔岂凌云,敬效舆人之诵。
春满瀛寰畅惠风,东南望幸更无同。
直如日月回环照,圣德崇应过华嵩。
春愁曲 清末至现当代 · 王易
 押词韵第七部
词学发端于唐而盛于宋,其大致不外句调长短,平仄抑扬,相间得势,以之被诸弦管,谱以宫商,声律咸协足矣。宋人曲多自度,句调之间,非不斐然。惜皆循汉以来十二律谬说,而以黄钟、太簇、姑洗、林钟、南吕为宫商角徵羽,又参用月令六间之说,以至呕哑嘲哳,几不成声。后人以其秩序纷乱,名目繁多,遂弃不学,故知律者益少。自明以后,鲜有自制曲者。日寖一日,填词之家,不求能歌,以是愈式微焉。夫乐以七声十三律为主,详见周礼,其法有六律六同,中以中律为二者之绾。律为阳声,同为阴声,歌阴奏阳,悉相符合。旋宫换角,靡不谐协,古今中外无二致也。(上说详家君所著《乐音小识》)自《管子·地员篇》三分损益谬说行,京房郑玄辈惯用引申,以讹传讹,二千年来无能辟之者。虽贤如白石,犹且泥其故谬,制为曲谱。积习难返,可为深叹。至于喉腭舌齿唇诸音,以之附会古韵,尤为扪扣之谈。其实填词者,惟须避其双声累字已足,奚必以相生之说,故为羼杂耶。明是道也,不必震于古人之盛名,尽可自度他曲。所谓运用之妙,在乎一心也。予于音律之学,稍窥门径。幼时学吹横竹,略解山门弹词诸剧。近年好为词,苦不精律。每欲得一深造者,为之导师,久而未觏,良用怏怏。春日多暇,偶思古人之误,既难适成,何妨抒我所得。因自度此曲,用黄钟均,即今乐乙字调也(今乐名以角调),籍俟识者为我纠谬,妄作之诮,其不免乎!
乍春眠,又窗前啼鸟,唤醒游仙。
东风也饶丰致,把柳丝千线,吹向阑干。
春好无人玩赏,为春愁,万叠似波澜。
尽回首,遥天一抹,画里云山,梦里溪山。
堪怜,半床书卷,误了华年。
钟期已无寻处,莫遣愁无计,频弄哀弦。
何事穷途感遇,叹荆高、歌哭向幽燕。
试回念、前宵别景,玉笛吹残,蜡炬烧残。
责汉水辞 唐末 · 李善夷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九
春秋僖公四年齐桓公合诸侯之师盟于召陵,责楚之苞茅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昭王南征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按昭王南征至汉,舟入胶其舟,王遂溺死。杜预曰:「当时汉水未属楚。」杜之注,其为谬哉。且楚实殷之始封,楚苦县濑乡,在汉水东北六百馀里,则汉水西周之际,岂未属楚乎?又诗云:「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罙入其阻,裒荆之旅。」郑玄注云:「深入方城之阻也,方城今在汉水北三百里。」岂昭王时未属楚乎?屈完以齐桓所问之大,不敢他对。但请自问于水滨之人,言我不之知也。汉实属楚久矣,夫山林川泽,天子祀之,必有其神,楚人胶其船而祸其君,神不能福,神之罪也。余过汉,见其波涛滉瀁,而责其水。辞曰:
汉之广兮,风波四起。
虽有风波,不如蹄涔之水。
蹄涔之水,不为下国而倾天子。
汉之深兮,其堤莫量。
虽云莫量,不如行潦之汪。
行潦之汪,不为下国而溺天王
汉之美者曰鲂,吾虽饥不食其鲂,恐污吾之饥肠。
彭先生 南梁 · 周子良
 押尤韵
周氏冥通记曰:丙申年二月七日。梦见定录云。临海烧山中有仙人。游在人门。自号彭先生。实是郑玄字子阴陆浑仙人也。其人亟乘一刀而歌曰:
太霄何冥冥,灵真时下游。
命我嚣涂际,采察云中俦。
世路多淫浊,真诚不可搜。
促驾还陆岭,人间无与酬(○周氏冥通记。)
高阳台 晚清 · 俞樾
 押阳韵
余治经多用康成读为读,曰之例以明假借,而诗则抒写性灵,于香山为近。西湖诂经精舍有石刻郑康成像,其左为白公,有石刻乐天像,余拟拓二像悬一室,即颜之曰郑白斋,先以词记之。
早岁诗歌,中年笺注,句消钟鼎旂常。
俎豆名山,平生两瓣心香。
遗经独抱司农注,附千秋、高密门墙。
更倾心、白傅风流,长庆篇章。

礼堂犹幸留遗像,其香山居士,须鬓苍浪。
妙墨摩来,真教素壁生光。
云楣待仿箫斋例,论高名、郑白相当。
待他年、侨札周旋,再证行藏。
吴君(文徵)子画海岱搴帷图十帧 其六 邹平立祀 清 · 孙星衍
 出处:冶城絜养集卷下
水经注载伏生墓在东朝阳即今邹平之冢予权臬东省伏生传书在秦汉绝续之际议为建立博士访其后裔宗谱申上之竟俞旨有汉一代之儒始有列于世家者惜为郑康成请立竟格于部议云
伏生之书藏屋壁,晁错写时几朽折。
当时或使女授简,岂有经文口传说。
承家理湛俱通经,千秋冢墓留邹平
圣门子贱本华胄(见颜氏家训)东州不斗驰贤声。
元明耳食未闻道,经义犹循安石南宋诸儒注经多用王安石新义)
濂洛关闽博士多,汉儒未食传经报。
我来权臬始发端,抚教后裔属长官
竟申政府俞旨,得有世禄传渊原。
十年更撰尚书疏,先哲还从梦中遇。
尚嫌科斗变今文,敢后先秦求训诂(予撰尚书今古文注疏多用汉魏已前说)
砺阜吹沙渐欲平,遥瞻高密不胜情。
礼官不问有培东省近立有子博士其谱载有培有培汉时有氏后裔并无出典容台竟未驳斥)外台谁奏郑康成
吴絅斋曾徯黯然吟草后(有引) 清 · 吴希鄂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岁乙未吴君絅斋以计偕入都。未行,小饮于酒家。酒家有女,年二八,通文翰,见吴心许,愿为康成诗婢。吴约以试后。是岁,吴报罢,遂留京。女盼吴不归,几成疾,眠食俱灭。女之母以吴无成,疑为戏言,久乃夺其志。比吴归,则流水萍花,已逐东风飘去。吴廉得其情,感天涯之沦落,怅交臂之失人,为作黯然吟,凡若干首。嗟乎!桃花依旧,崔护重来;绿叶成阴牧之感赋。若此类者,何可胜道。感宗人之多情,爰题短章,以志佳话。
锦屏春去冷羊车,缘订三生愿竟赊。
酒后乡愁击江浒,镜中人面遽天涯。
吴山自昔生红豆,湘水无情怨落花。
好语离亭烟树影,莫将幽恨漫萦遮。
唐故灵泉寺林禅师神道碑 中唐 · 陆长源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
法本无生之谓真。心因不染之谓寂。执有求真之谓著。体真归寂之谓如。非夫善发惠源。深穷定窟。何足以大明观行。独秉禅宗。使定惠兼修。空有俱遣。道流东夏。圣齐北山哉。禅师讳元林尧城人也。俗姓路氏黄帝之后。封于路国。因而为氏。捕虏将军端见伪后燕录。豫州刺史永出晋中兴书。迈种于人。嗣有明德。禅师襟灵爽岸。神气俊远。生而克岐。弱不好弄。初游神书府。精意儒术。睹百氏之奥。穷九流之源。平叔之疑义两存。康成之未详多阙。莫不穷赜至妙。剖析元理。涣若冰释。朗然云开。并如枝拒蹶张。步骑弹射。人则旷劫。艺皆绝伦。后读阿毗昙藏。遂发心入道。依龙兴寺解律师学业。依年受具。隶居灵泉佛寺。抠衣之岁。惠远即风雅书生。落发之年。道融乃聪明释子。以戒为行本。经是佛缘。雅闲持犯。克传秘密。学者号为律虎。时人目为义龙。推步浑仪。昭明历象。天竺跋陁之妙。沙门法愿之能。道契生知。理符神授。既习空观。遂得真如。身常出尘。心则离念。将在此以超彼。不自利以利他。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焚天香以崇发宏愿。鸣法鼓以召集有缘。声振两河。教被千里。树林水鸟。竹苇稻麻。结道缘。争味禅悦。虽先生韨。夫子杏坛。摄齐之徒。未足为喻。于是广度偫有。大庇庶情。应悟摄心。随分获益。大云含润。草木无幽而不芳。明镜悬空。妍蚩有形而各兆。尝至城邑。因过巷肆。屠说停刀。酒赵释爵。拥路作礼。望尘瞻颜。师必款曲以情。悦可其意。舍资财以摄其利。言力役以勤其生。渐去客尘。令入佛智。有苛吏败俗。蠹政虐人。伏以刚强。示之易。见方便力。去贡高心。破其重昏。归以实相。夫学偏者量褊。道广者业宏。禅师智括有情。德通无碍。体含虚韵。性有异能。妙穷音律。雅好图画。季长公瑾。别有新声。凯之僧繇。皆得真迹。以是好事君子。翕然向风。檀为施心。居无长物。有流离道路。羁旅风霜。乡隔山川。亲无强近。饥者推之以食。寒者解之以衣。人中之急难。法中之慈济也。景龙三年。敕追与僧元散同为翻译大德。累表恳请。诏许还山。禅师自居此寺。凡六十年。或宴坐林中。累日忘返。或经行岩下。踰月不还。迹异人閒。行标物表。每游峰选胜。建塔崇功。鹫若飞来。雁如踊出。官窑杖标之所。得自神人。破坞移灯之处。传诸耆老。今山上数十处有窣堵波者。即其事也。自金人入梦。白马员来。译音议于天竺。布文字于震旦。是为教本。实曰道因。禅师遍写藏经。以导学者。德实无量。行非有涯。不惟总持辩才。禅定智惠而已。故腾声洛下。独步邺中。齐达睿之大名。继稠之遐躅。噫。日月大地。咸归有尽之源。河海高山。不出无常之境。天宝五载十二月十日。因阅僧务。诣至德里。回首西方。端坐如定。不疾而化。春秋九十馀。僧腊七十一。日黑震惊。车徒奔集。雷恸雨泣。隘谷填山。粤以其月十七日。迁灵坐于本寺。禅师真身。忽然流汗。是知因生有灭。乃现真空。示圣出凡。独标灵相。以八载二月十五日。即身塔于寺之西北隅。以安神也。其夜霜霰沾凝。山川草木。皓然如素。东带云门。西连硔谷。一佛二佛。前身后身。接林岭之风烟。成邺卫之松禅师洞合神契。妙通法源。义则解空。智能藏往。先是寺中新植众果。弱未成林。悉令沙弥。扶之以杖。其夜大雪。折树摧枯。唯时小枝。不动如故。师之冥感。多此类也。门人等味道通经。连州跨境。归宗虽倍。入法益稀。三千门徒。皆传经于阙里。四百弟子。空问道于襄阳。弟子大通。亲奉音尘。常陪庭院。承宫之岁。初执劳以求师。智称之年。载弃俗而从道。调九候以除五疾。明六度以伏四魔。感自旧恩。录凭故事。龛塔山古。霜露岁深。虎溪为陵。高踪不亡于别传。龙山若砺。盛德长存乎此词。其铭曰。
执有非有。睹相非相。
日离诸妄。得法舍法。
悟空非空。是出偫蒙。
日景常朗。云藏其耀。
无云自照。佛性常在。
欲生其尘。无欲为真。
无相舍有。出空离法。
大师宏业。睹日除云。
无欲归佛。大师秘密。
茫茫偫有。溺于中流。
济之以舟。冉冉八苦。
没于五浊。导之以觉。
因心发惠。惠契于定。
道澄其性。凭缘有生。
生归于无。理不存躯。
恒沙一劫。藏舟阅水。
真身去矣。连岗万古。
云门灵泉。飞塔岿然。
周礼致太平论五十一篇 其一 内治第一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九○一、《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五
叙曰:昔刘子骏郑康成皆以《周礼》为周公致太平之迹,而林硕谓末世之书,何休云六国阴谋。然郑义获伸,故《周官》遂行。觏窃观《六典》之文,其用心至,如天焉有象者在,如地焉有形者载。非古聪明睿智,谁能及此?其曰周公致太平者,信矣。鄙儒俗士,各滞所见,林之学不著,何说《公羊》诚不合礼,盗憎主人,夫何足怪?今之不识者,抑又譊譊,将使人君何所取法?是用摭其大略而述之。天下之理,由家道正,女色阶祸,莫斯之甚,述《内治》七篇。利用厚生,为政之本,节以制度,乃无伤害,述《国用》十六篇。备预不虞,兵不可阙,先王之制,则得其宜,述《军卫》四篇。刑以防奸,古今通义,唯其用之,有所不至,述《刑禁》六篇。纲纪既立,持之在人,天工其代,非贤罔乂,述《官人》八篇。何以得贤?教学为先,经世轨俗,能事以毕,述《教道》九篇。终焉并序,凡五十一篇,为十卷,命之曰《周礼太平论》。噫,岂徒解经而已哉!唯圣人君子知其有为言之也。(《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五)
男女之际,人道所重,前哲固备言矣。
然而贤妃相成之道不世出,乱国家者,往往而是。
盖妇人之性,鲜克正也。
阴则昧,柔则弱,昧不足自见,弱不足自立,与物而迁,直情忘反,其体一也。
尧试舜,观厥刑于二女,釐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以尧之女,其渊源非不善,尚曰舜能以义理下其心,是无圣人为之耦,则不克使其行妇道也。
彼凡人子,而不渐以教,摩以礼,其可乎哉?
今夫数口之家,犹以妇倾,或靡敝财用,或离析骨肉,速刑召祸,至无可救者多矣。
况乎后妃,同体于王,其次嫔御,亦所爱幸,一发言,一举事,足以旋转天地,薄蚀日月,其为祸福,可胜言哉!
贵则为骄,富则为侈;
并宠则妒,不答则怨;
憎则有谗言,爱则有私谒。
府库或为之空,刑赏或为之滥,奸邪或为之昌,忠良或为之剥,宗室或为之弃,冢嗣或为之易,帷薄或为之不脩,社稷或为之不食。
末喜之放桀,妲己之杀,此类岂少哉!
内宰「以阴礼教六宫」。
阴礼,妇人之礼。
六宫,谓后也。
又「以阴礼教九嫔」,不言教夫人、世妇,举中以见,上下省文也。
又「以妇职之法教九御,使各有属,以作二事,正其服,禁其奇邪,展其功绪」;
「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后,尊也,不得不受教。
女御,卑也,而教亦及之。
王宫者,不可不知礼也。
如使后、夫人、九嫔、世妇、女御皆受教,皆知礼,德皆正,言皆顺,无冶容,无废功,无侈服,无邪道,则闺门之内,何有不肃?
溥天之下,何有不化?
《关雎》之不淫,《葛覃》之躬俭,《樛木》之无嫉妒,《螽斯》之多子孙,《卷耳》之辅佐求贤,《兔罝》之莫不好德,于斯见矣,王道安得不成乎?
恪斋尚书牙璋拓本奉和元韵一首己丑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押阳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八
璋长周尺三尺,上有锯牙,四角刻虎形,以人首投其口。旁盖郑康成所谓琥猛,象秋严。殆三代法物也。
髑髅模糊类子璋,系来安用长缨长。
投之虎口不复阳(《吕览》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使鼠履之,使不复阳也。注:阳,犹生也。),防风有骨留汪芒。
蚩尤无肩葬寿张,威加海内穷四旁。
作为此璋制度详,耿光大烈昭觐扬。
昆刀刻画成文章,不与圭璧同圆方。
烛天宝气万丈强,已阅地底三千霜。
尚书龙节出玉堂,东临玄菟西敦煌
勋业远震月支王,夙通考工明凡将。
斯冰汗流走且僵,压倒汉瓦兼秦当
玉人典瑞篇未亡,得兹嘉瑞美益彰。
惟公精诚格穹苍,直以大力回全黄。
支祁与颉天吴颃,元圭既锡葱珩玱。
玉不世出人非常,圣朝鳞介皆冠裳。
久销大戟除长枪,兵化为礼刑称祥。
此璋足辟斧与斨,明堂清庙宜深藏,资粮万物攀瑶光。